上半年稀土企業業績集體“遇冷”
發布時間:
2023-07-20 15:53
來源:
財經網
受稀土價格下跌影響,今年上半年稀土企業業績慘淡,與去年同期的高景氣度形成強烈反差。從業績預告來看,中國稀土、北方稀土、廣晟有色和廈門鎢業無一家實現業績增長,凈利“腰斬”比比皆是;此外,盛和資源上半年凈利同比減少逾九成,稀土回收龍頭華宏科技更是“盈轉虧”。
分析人士對財聯社記者指出,目前來看終端消費依舊未及預期,下半年稀土價格行情有待觀望,需求能否得到較大的提升和改善,是影響稀土價格未來走勢的重要因素。
需求不足、供應增加導致稀土價格持續下跌
業績預告顯示,今年1-6月,中國稀土預計凈利為3700.55萬元至5300.55萬元,同比下降82.60%-87.85%;北方稀土預計凈利為10.17億元至10.77億元,同比減少67.48%-65.56%;廣晟有色預計凈利為9500萬元至1.05億元,同比減少43.89%-49.23%;同期,盛和資源預計凈利為7000萬元到1億元,同比減少92.58%到94.80%。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Q1唯一實現業績增長的稀土上市公司,廈門鎢業上半年營收、凈利也雙雙下滑。據業績快報,上半年廈門鎢業實現營收187.3億元,同比下降22.47%;實現凈利7.92億元,同比下降12.82%。
稀土回收領域,華宏科技預計上半年虧損1.7億元至2.2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多位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指出,需求不足、供應增加是今年稀土價格持續下跌的主因。一眾稀土產業鏈的主要上市公司都在中報預減公告中提及稀土價格持續下跌,受此影響,稀土企業產品毛利降低,存貨跌價準備同比增加。
財報顯示,今年Q1盛和資源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3.83億元;同期中國稀土計提信用減值準備及資產減值準備的總金額為1.3億元。
在上海鋼聯稀貴金屬事業部稀土部分析師熊文廣看來,稀土價格持續下跌的最根本原因是受宏觀經濟環境下行影響,導致對外貿易訂單減少,終端需求偏弱。生意社分析認為,盡管上半年稀土下游產業如汽車、風電等行業發展良好,但磁材企業以消耗原材料庫存為主,采購量較小,上半年稀土行情整體下滑為主。
今年以來,國內市場稀土價格整體呈現出下行趨勢,下游需求不見起色,市場難掩悲觀情緒。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國內市場稀土價格指數為201.9,較今年年初的(2023年1月3日)297下降了32%以上。
據上海有色網(SMM)統計,今年上半年,輕稀土方面的代表品種氧化鐠釹價格最大跌幅達42%,中重稀土的代表品種氧化鋱的最大跌幅為39.6%、氧化鏑的最大跌幅為22.6%。
原本就持續低迷的稀土價格,近來再次被拉低市場預期。一周前, 包鋼股份 (600010.SH)公告稱,擬將第三季度向北方稀土銷售稀土精礦的價格調整為不含稅2.02萬元/噸。該價格較第二季度環比下調約35%。
“此次稀土精礦價格降幅如此之大,讓市場感到震驚,將大幅拉低稀土后市預期。”上海有色網(SMM)稀土分析師楊佳文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需求能否改善成稀土價格未來走勢關鍵
2023年3月,工信部和自然資源部下達第一批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同比增長19%。其中,輕稀土開采總量指標同比增長22.1%,中重稀土指標雖然同比縮減5%,但上半年來自東南亞的離子型稀土礦大幅增加,因此總體供應仍有所增長。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混合碳酸稀土進口量增長了199%,未列名氧化稀土進口量同比增長了568%。
楊佳文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稀土進口量的大幅增長導致供應量比較充足。同時,今年經濟情況恢復一般,下游需求持續較差。在供應較為充足,而需求較差的情況下,今年的稀土價格就一直起不來。”
北方稀土在業績預告中也表示,供給方面,國家下達的第一批稀土總量控制指標同比增長,國外稀土原料產品進口量增加,稀土資源回收再利用產能穩定釋放,稀土產品市場供給穩中有增;需求方面,稀土行業下游需求不足,消費乏力,需求拉動效應較弱。
對于未來走勢,熊文廣表示,下半年稀土價格行情主要看下游在第三季度后訂單能否回暖。
“目前來看,終端消費依舊未及預期,稀土價格受終端需求影響較為疲軟,短期價格上漲空間較為有限,部分企業或將考慮減少進口用量。”熊文廣說。
在楊佳文看來,需求能否得到較大的提升和改善是影響稀土價格未來走勢的重要因素,而短期內稀土價格可能仍然會面臨下行的壓力,稀土價格的拐點暫時只能寄希望于“金九銀十”。“7、8月份是釹鐵硼的傳統淡季,隨著東南亞雨季結束,預計8月以后離子型稀土進口量將繼續增長。因此,7、8月稀土價格或繼續下行,并可能持續至9月中旬。”
根據稀交所近日發布的現貨市場周報,目前稀土市場供需不平衡還在持續,下游市場仍以剛需采購為主,釹鐵硼市場整體需求量不大。
上一頁
下一頁
相關新聞
本次大運會中國隊以103金40銀35銅名列金牌榜和獎牌榜首位。雖然成都大運會已落下帷幕,但綠色、低碳、健康新風尚理念已深入人心,公司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將繼續不忘初心,深耕不輟,砥礪前行。